为心脏康复保驾护航
作者: 来源: 发布时间:2014-12-1 15:34:50
心脏康复是通过多方面、多学科合作,采用药物、运动、营养、心理和社会支持等综合干预手段,改变不良生活方式,帮助培养并保持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,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,使患者生理、心理和社会功能恢复至最佳,延缓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进展,改善心肌缺血和心功能,减少残疾并促使回归社会,降低心血管疾病再发率和死亡率,延长生命,提高生存质量。可见,心脏康复绝不是急性期治疗补充而是治疗延续,是心脏病患者都应获得的治疗手段。
开展心脏康复应具备一些基本条件:人员方面,应配备心脏康复医师和心脏康复治疗师;场地可大可小,因地制宜;所需设施主要包括评估(运动负荷心电图或运动心肺仪)、监护(遥测运动心电监护系统)、运动训练(跑步机等有氧训练设备和核心肌群力量训练器等阻抗训练设备,场地有限时可用弹力带代替)和常规急救设备。心脏康复团队是需要多角色参与的
心脏康复从时间上可分为3个阶段。以冠心病患者为例,3个阶段的目标和内容各有侧重又相互交叉。
康复一期(院内康复期)
为住院患者提供康复和预防服务。目标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,促进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能力恢复,增加患者自信,减少心理痛苦,减少再住院;避免卧床的不利影响(如运动耐量减退、低血容量、血栓栓塞性并发症),提醒患者戒烟。
康复二期(院外早期康复复)
目前我国冠心病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约7天,康复一期时间有限,因此康复二期是核心阶段,既是康复一期的延续,也是康复三期的基础。康复二期在出院后1~3周开始,持续3~6个月。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(PCI)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(CABG)后的患者常规于术后2~5周进行。本阶段增加了每周3~5次心电和血压监护下的中等强度运动(如有氧代谢运动、阻抗运动及柔韧性训练),每次30~90分钟。推荐院内康复次数最少36次,如不能坚持,建议低危者至少6~18次或至出院后1个月,中危者至少12~24次或至出院后2个月,高危者至少18~36次或至出院后3个月。
康复三期(院外长期康复康复)
为发生心血管事件1年后的院外患者提供预防和康复服务。康复前评估十分重要,低危患者及部分中危患者可进入Ⅲ期康复,高危患者及部分中危患者若病情仍未控制应转上级医院继续康复。部分患者在这个时期已能重新工作和进行日常活动,该阶段关键是维持已形成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运动习惯。运动指导因人而异,低危患者无需医学监护,中危或高危患者仍需医学监护。这一阶段仍需继续纠正危险因素和给予心理社会支持。
- 上一条供应:化学烧伤后急救措施及护理
- 下一条供应:心血管病分析及预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