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展开高原生存适应性训练
作者: 来源: 发布时间:2012-4-12 12:27:05
2010年10月,省卫生厅组织省卫生应急队高原医疗救援支队前往海拔3500米的新都桥展开为期5天的训练,有大约10位国家救援队人员参与训练,“搭9顶帐篷花了两个多小时,比在平原上时间稍多一些。”扎营只是第一步。大家更需要适应高原的气候和环境,能够在这里生存并展开救援。在新都桥的5天是按军事化来训练管理的,“早操、训练、篮球、跑步。”每人负重15公斤,从海拔3500米的高度一路向上,翻过一座山后抵达海拔4000米的终点,这段距离大约为5公里。平地跑5公里,很多人尚不能完成,更何况是在高原。大家都得把海拔4000米的位置,作为自己要去救援的目的地。要抢时间、又得照顾好自己。在出发前,大家都得到了指导,前提是要匀速前进,不能太快,“空气稀薄,要保证体力。”另外,山上没有道路,前进时不能走边缘以防坠落。在前进途中,队友之间要相互照应。
而在2011年,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的所有成员,就参加了由卫生厅组织的生存急救训练。这一次的训练环境是模仿野外生存。队员要自给自足,更要学会攀岩、过独木桥、野炊等等。
在特种兵训练的电视剧中,这样的场景并不陌生,士兵在独木桥上更是奔跑前行,“需要我们救援的地方条件都苦,我们除了是医务人员,更是管理者和挑战者。”
除了生存,更重要的是操作。以脊柱损伤为例,伤员的止血、包扎、固定、搬运.心肺复苏.如果是在医院内,这些动作是有医生、护士协作完成的,大家做得也很习惯。但是在野外,这些步骤需要每一个医护人员全部了解,并能全部熟悉完成,“或许现场只有你一个人,你必须独立完成所有动作。”,
接下来这支队伍还将接受急救训练模型更密集的训练,以保证在灾难发生时能救治更多的人。
- 上一条供应:重大交通事故中伤者的心肺复苏急救
- 下一条供应:时间就是生命,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重点科室巡礼